仍留在上海生活犹太难民后裔1950年
《艰苦岁月的难忘记忆——犹太难民回忆录》昨天在上海图书馆首发。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来华犹太难民研究》成果
,由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主编。
《犹太难民回忆录》收录了38位来华犹太难民及其后裔对于来华避难生活的口述回忆,抗战胜利后随军转战东北,成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任医务职务的外国友人渔具轮座。年轻的萨拉·伊玛斯1950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1940年从德国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萨拉也是目前所知还留在上海生活的犹太难民后裔。
据介绍,1939年随父母来沪避难,后来担任过国家财政部长的迈可·布鲁门撒尔曾多次重返上海,对于虹口舟山路59号的小阁楼旧居念念不忘。1940年来沪避难的肖尔·艾森伯格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批投资中国的外商之一,1980年初在上海建立一家玻璃厂,他还是浦东钻石交易中心的创办人。令潘光感慨的是,很多曾在上海居住的犹太难民至今保持着纯正的上海口音,“有一次我应邀去维也纳一户犹太难民家拜访,一进门主人便用上海话说道,‘家里很小很龌龊,不好意思’。”
“对于来华犹太难民的记忆留存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程。”潘光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欧洲参加会议时,很多专家高度褒奖中国、上海为保护犹太难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但你们中国人自己不太提这段历史。”回国后,潘光开始对来华犹太难民的研究,2010年《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速了研究进程。“初接受我们采访的来华犹太难民很多现在已经过世,目前在世的也多在80岁至90岁之间农业烘干机,对于这段记忆的保存和抢救争分夺秒。”
《犹太难民回忆录》中还收录了目前掌握的来沪犹太难民姓名录1.37万余条,占据全书近一半篇幅。当年pet网纹管,上海曾经庇护过的犹太难民总数接近3万人,超过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当时接纳犹太难民总和。
“我们也犹豫过是否要在一本书中用如此大篇幅刊载来沪犹太难民姓名录,但当这些难民后裔们从中找到自己父辈、祖父辈乃至曾祖父辈的姓名时,我们深感将这笔记忆遗产代代相传的意义所在。”潘光说,未来还将根据研究进展不断增补这份名单。
-
物联网产品落地到演变改变了什么
物联产品落地到演变 改变了什么?当设备供应商、芯片商、电信运营商、物联应用提供商都称他们做好准备推广各...[详细]
-
参展北京安博会贝尔信满载而归
参展北京安博会 贝尔信满载而归【安防知识】2010年11月5日,为期四天的2010年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安...[详细]
-
五金建材价格表分析 五金建材及密度具体有哪些
五金建材价格表分析 五金建材及密度具体有哪些现如今很多家庭中都可能会具备一些五金建材,这样可以更方便...[详细]
-
实木复合地板前十名有哪些 实木复合地板品牌推荐
实木复合地板前十名有哪些 实木复合地板品牌推荐对于卧室地板的装修,很多用户会选择实木复合地板,这是因为...[详细]
-
-
千万资金点火引诱散户跟风萱
千万资金点火引诱散户跟风4月20日开始的3个交易日是游资操作星湖科技明显的3天。 散户“追涨杀跌”为何...[详细]